这句话,大家要认认真真去琢磨几遍。比如我们社会生活之中,在各种各样的生产关系之中,为什么会存在一些垄断关系?
垄断结构和组织一般是怎么产生的呢?比如构建信息和认知壁垒,那些处于信息和认知以外的群体就很容易处于被垄断的地位;比如构建垄断性的游戏规则,那些打破不了游戏规则的人在游戏之中就只能被垄断;比如直接用生与死的考量,依靠强大的绝对武力,也是可以轻松构建垄断产业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周王朝的礼崩乐坏其实是必然的。这是暗合社会熵增原理的。
图片
周天子当时分封天下,其实就相当于非常分散的联邦制,周天子挂名天下公主,天下诸侯共同拥护周天子。但实际上,各诸侯包括诸侯之下的各卿大夫,都是拥有独立产权的中、小老板,这这些中小老板把产业做大做强之后,再加上你们周王室自身实力的衰退而对诸侯们失去最起码的约束力和震慑力,他们还会心甘情愿地给周天子交挂靠费吗?还会听从周天子的指挥和安排吗?
所以,史界喜欢把周王朝的分裂和衰败甩锅给周幽王那种可以营造出来的败家玩意,其实这很不客观,没有周幽王那样“瞎胡闹”的周天子,周王朝的分裂与衰败可能会迟到一些,但绝对不会缺席。周王朝分裂与衰败的必然原因是制度设计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已经不相匹配了。
西周最开始分封天下的时候,周天子封出去的诸侯有近千个。你就是家里有一千口人,都是指定管不过来的,更何况是一千个遍布各地的独立产业呢?
图片
但是,大家可能要问,既然分封制具有如此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什么西周却稳定运行了几百年呢?这其实就牵涉到了一个生产力的问题。不是西周时期那些诸侯们没有称霸江湖甚至一统天下的野心和欲望,而是实力不允许。
这个事情,咱们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大家一定就瞬间明白了。比如我们现在某个集中批发市场,是不是也动不动就有上百个商户?难道这上百个商户真的不想统一这个市场吗?不想成为巨无霸或者独角兽吗?其实只是规则和实力不允许而已。。
图片
诸侯们其实也是这个情况。规则上,周天子和周礼是不允许私自扩张太明显、太严重的;实力上,那是一个说话基本靠喊、走路基本靠腿的时代,纯粹依靠原始的武力去兼并天下,其实也不现实。
那个时候,打仗是很奢侈的!武器、装备都是青铜制品,那可都是稀缺品、贵重品,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其实是没办法去武装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去鞭笞天下的。所以我们从春秋前期的战争中都可以看到,一个诸侯国能拿出上千辆战车,那都是很牛叉的了。手无寸铁的时代,其实就是对暴力的一种极好的约束。
图片
要是真搁现代,西周初期那近千个诸侯国用不了几百年时间才慢慢变成“战国七雄”的。
所以,希望大家有时候也要清醒和客观去思考曾仕强教授说的“人类必将毁于科技”这句话。因为科技太先进了,人的价值就会难以被重视起来嘛!比如无人机送餐比外卖员送餐差哪了?外卖员竞争得过无人机吗?我们很多人都向往黑科技带给人那种疯狂且刺激的快感,却唯独会忽视自己也必将成为受害人中一员的悲惨命运。
图片
西周的分封制,层层分级、层层独立,只有在社会生产力相对比较低下的情况下,才能稳定运行。因为在人性之中,实力强大了就不想守规矩这是难以避免的。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人人都想做定规矩的人,而不想做守规矩的人。诚诚恳恳地循规蹈矩的人,其实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实力尚且不够强大,一种是他的道德觉悟极高。
所以西周最开始的那三百年,大家都比较讲规矩。因为生产力不太发达,谁都没有能力和把握保证自己在公然破坏规矩、四处拉仇恨之后能独善其身。
图片
但是,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必然遵守优胜劣汰法则的,尽管西周时代和春秋前期大家都相对比较守规矩,但还是有很多弱小诸侯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这不难理解,过于弱小的个体力量,总会在社会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逐渐被淹没的。
所以到了东周时期,所谓的行业巨头其实已经开始不可逆转地诞生了,周天子作为行业协会会长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已经是聊胜于无了。
春秋时期的主旋律叫做“争霸”,“春秋五霸”就是五个诸侯国在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大家进一步去想一想,既然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楚庄王、秦穆公这些彪悍的诸侯都能够称霸天下了,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去一统江湖呢?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格局没打开吗?其实并不是的,兼并那些小诸侯国也是兼并,兼并那些大诸侯国也是兼并,既然走上了兼并之路,还何需又当又立呢?真实的原因在于一个很简单道理:我要不要把你往死里揍,取决于我有没有收益高、后果轻的揍死你的
条件和能力。
图片
这个时候,咱们非常有必要说一说“分封制”的致命缺陷了。
分封制,其实就是制定一个规矩让大家都各守本分。但是,这背后有一个很深刻的人性问题,我在弄不过你的时候,自然会愿意遵守你的规矩的,总不能调皮地主动引火烧身吧。但是,此消彼长之下,我觉得我并不怵你了,要不要遵守你单方面制定的规矩,咱到好好地盘算一下。
从周平王迁都甚至以前开始,周天子其实就失去了一个执法者应有的能力和实力了。所以便导致了一个社会重心下移的问题。
大哥不行了,嫂子由我来照顾嘛!
所以分封制的真正致命缺陷就是:大哥不行了,小弟就必然会不听使唤。而且你小弟的小弟并不一定是你小弟,所以江湖最后一个大佬永远是只能倔强傲立的,你一松软,你的啥啥啥都不一定是你的了。
扩张,永远是生命体的原动力,亘古未变。
图片
但是我们要明白扩张的原始欲望为什么会被“春秋五霸”这样的霸主去克制呢?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问题,你要把对方往死里踩,就必须要有把对方拿捏得死死滴的实力和能力。你连人家的老公都制不服,你敢去撩那个少妇吗?
借此,咱要说两个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问题。第一个是农耕技术的问题,第二个是冶金技术的问题。
图片
先说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
人是铁饭是钢,人要活着总要有食物补给嘛!
但是在青铜器时代,青铜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能让老百姓去用以开荒拓土吗?所以,当时的土地产出是非常依赖于原始手段的。比如咱们去开垦土地用什么工具呢?能有金属工具吗?既然没有,那就用木棍去凿呗!可木棍也只能凿那些松软的土地。松软的土地当时存在于那些地方?黄河流域呗,比如河套、河内等等。
原始的方式,收益也一定是原始的,最开始的华夏农耕文明就是一年一种植的。所以土地的产出价值是相当有限的。既然土地产出有限,那就注定一片土地能养活的人数是有限的。
人口不够兴旺,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你一个十万人口的诸侯国,真的能够吞并一个8万人口的诸侯国吗?
图片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垄耕技术哈(心疼一下自己,写了几百字因为断网一下不见了),其实垄耕技术就是土地产出的一种原始循环经济。
咱们种过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咱们搞种植的时候,对于松土(便于植物根系发达)、水分(植物生长的必需品)、阳光(光合作用提供养分)等等,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所以,人们在各种摸索之下,发现把植物种在垄(松土堆起的地方)上是更利于种植产出的。所以旁边就留下了一道沟,这道沟也不白费,可以作为作业通道和灌溉通道。第一年种植结束之后,把垄土翻到原来的沟里变成新的垄,然后原来的垄就变成了新的沟。这就是垄耕技术。
垄耕技术并不复杂,所以就不多说了,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循环经济模式。但这也意味着垄耕技术的问世和普及后,土地是能增加产出的。
土地的产值增加了,人口自然就会迎来大增长。人多了,才能把一些公众行为升级呀。比如战争!比如,春秋时代随便怎么弄,都是不可能弄出长平之战那样的场面的。
图片
然后,咱们要说说第二个因素——冶金技术发展的问题!
先简单介绍一下青铜的这个玩意。所谓的青铜其实就是以铜元素为基体然后糅合一些锡元素等的一种铜器,因为最终呈现的是青色的,所以叫做青铜。还有黄铜、红铜也是类似的意思!
但是不管青铜器的铜的纯度有多高,铜终究是一种矿资源有限的稀有资源。所以很多诸侯国是根本没办法去与世界为敌的。比如当时的武器装备都是以青铜器为底色的,你一个诸侯国有多少铜矿去武装军队,还要用青铜器去维护上层阶级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威望?
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如果咱们打仗的武器必须要由黄金打造,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打得起世界大战。
图片
所以时代在需要和呼唤一种青铜器的替代品,这个替代品的名字叫做“铁”。
“铁矿”在我们国家的矿产储量是超过铜成千上万倍的,只要把铁资源开发出来,整个社会的动作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比如,军事战争上,以铁为装备、武器,那不得比铜好使得多?一万块钱的游戏,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了,但是一百块的游戏,很多人都可以试一试嘛!
又比如,前面说的“在原始开垦方式下,很多诸如沙砾地、盐碱地的土地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的问题,也得到妥善的解决了。比如南方的山地、丘陵,你拿木棍去凿,肯定是没有啥价值的。但是你如果能用铁器去深耕,还真能挖极大的价值出来。
图片
所以,咱们一定要学会去关注历史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问题。
比如前面说的那些诸侯明明内心已经不老实了,但动作必须要暂时老实问题,本质上就是铁这个“黑科技”元素没用全面问世的情况下,你不一定能收拾住你的对抗势力嘛!既然谁都不一定能把对方搞死,那不就点到为止,把你打服了就可以了?
多的话咱们也不想说,请大家记住一点,铜是不具备普及性和推广性的,而铁都具备。
有铁的时代才是真正矛盾升级的时代。
这个问题大家要去关联性思考一下——我们没能力入圈的情况下,圈内人说什么都是对的;但我既然有这个实力入圈了,那原来的圈内人说什么都一定对了。
图片
因为老易对冶金行业是了解得比较多的,所以借此机会科普一些冶金技术。
第一个,咱们在武侠小说中,为什么动不动就能看到什么“天外陨石”、“深海玄铁”,其实这在本质上是就是一个铁矿石的品位问题。最开始,冶金技术还是一张白纸的情况下,必须要依靠原矿的优势,才能体现的“铁”的价值嘛!铁含量在百分之五十以下的铁矿石,不就是一块比较硬的石头?但是铁含量在百分之八九十的铁矿石,那就是拣过来就可以当纯铁用的。
第二个,利益驱动技术的进步,因为优质的原生铁确实很好使,所以人们才会挖空心思去把那些不很优质的铁矿石提纯。当时的技术手段其实很简单粗暴,就是拿火烧呀!因为铁矿石中的很多杂质在低温状态下就被分解了。
第三个,随着人们对冶金技术的探索,人们会不自觉地去往高温煅烧方向试探的。所以配煤技术、鼓风技术、高炉技术都随之问世了。
因为牵涉到专业技术问题,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怎么介绍都不一定懂,所以就深入介绍了。但还是提示一下,如今冶金行业炼铁炉为什么叫高炉,其实就是源自春秋,把炉体加高,确保燃料的燃烧充分,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温度……
图片
最后,咱们要回到开篇的那句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其实我们去说什么“春秋无义战”、“礼崩乐坏”、“春秋争霸”、“战国兼并”,都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去看的!
诸侯们既然已经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他们真的有必要让周天子当吉祥物吗?本质上是一些强大的诸侯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必须让周天子这个符号居中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
西周初期上千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还剩下多少?难道诸侯王们没有早就互相撕破脸皮吗?其实很多的体面都是仅仅存在大家势均力敌的前提下的。
图片
我们很多朋友喜欢去嘲笑守规矩而吃了败仗的宋襄公、喜欢去追捧坏了规矩得了便宜的曹刿、还喜欢为因为没有吃到羊肉就把元帅华元送到敌阵的羊斟抱不平……咱不知道怎么去解释这些问题。
但是,大家应该能够想明白一个问题:在一条无法避免的厮杀链条上,如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受益的概率在平均水平以上,过于激动去为礼崩乐坏而鼓掌,是为了什么呢?
战国时代的兼并天下确实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之下,你们诸侯王可以不鸟周天子,人家卿大夫能不能有样学样?这是一个下沉式趋势问题;如果一个诸侯王、卿大夫已经感觉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他会不会在欲望的道路上收手?这是一个人性必然性问题。
图片
其实咱也不能说西周的“分封制”不好,客观地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它就是最合理的制度设计。
但是,咱们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制度的有效性往往跟制度的维护者自身实力是强相关的。
分封制的致命漏洞就在于周天子其实没有找到让周王朝的中央永远强大的解决方案。你不行了,你的小弟便不听你的了;而且你小弟的小弟也不会听你的。你不是必然会“一病就死”?
大家可以去看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哪一家的背后不是一部血泪史?比如齐灭了14国、鲁灭了13国、秦灭了14国、晋干掉了25国、楚最暴力,灭了60多国……
图片
历史的背后往往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它和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天下大一统的本质逻辑并不是商鞅变法,也并不是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没有秦始皇,一定会有赵始皇、魏始皇、齐始皇……
已然讲了这么多,剩下的如果诸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先反复琢磨一下熵增原理、破窗效应,然后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要求解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